官网首页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

商家入驻

周朝服饰及其特点!
通道法大大
2020-12-15 10:16
15047次浏览

周朝(前1046年—前256年)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。周亦为“华夏”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。


周朝共传30代37王,共计约791年,另一说是868年,两者相差近一百年,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。


周朝分为“西周(前11世纪中期-前771年)与东周(前770年-前256年)两个时期。


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,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,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,来安定天下。


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,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,规定是非常严格的。


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


主要是上身穿「衣」,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,领子通用交领右衽。不使用钮扣,一般腰间系带,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;下身穿「裳」,裳就是裙;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,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「韍」,用来遮蔽膝盖,所以又叫做「蔽膝」。


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,或襦裤深衣下裳配套;后者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。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,两只裤脚管套在胫上,也称胫衣,穿这种服装款式行动不便,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。


上衣下裳那时的常服还是上衣下裳为主流,款式不变。只不过袖日趋发展变大,形成大袖,祛袂款式。衣裳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。衣用正色,即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等五种原色;裳用间色,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。


西周的建立,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,物质明显丰富起来,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,并有了规章制度


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、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,被纳入"礼治"范围,尊卑贵贱,各有分别。


西周的服式除宽衣长带的特有风格以外,还吸收了北方鲜卑族(今锡伯族)以带钩束腰的服饰花色(在丝带的接头处,以金、银、铜或铁等金属制成的精细的勾或扣)。


服饰制度


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(也叫冠服制度)的完善。根据《周礼》等书的记载,夏商周时代把“礼”分为五大类,分为祭服、朝服、军服、婚丧之服等。


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。从此,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。


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,只不过头要戴冠(那时的各种冠已发展完善,并延续后世),衣裳要有等级,要有章纹,出现敝膝,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,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一直延续到明。


当时礼服的主要等级,有冕服、弁服,这样叫取决于相关配套的冠的款式,比如戴冕就是冕服,戴弁就是弁服。


只不过那时天子,诸侯王,公卿大夫都可以都可以穿冕服,后来中央集权的加强,只天子,诸侯王能穿了。


王后已经开始穿翟衣,当时王后有六种翟衣类礼服。


翟衣(dí yi)是古代中国后妃命妇的最高礼服,因其衣上绣有翟鸟花纹而得名。翟衣制度汉唐宋明相承沿袭,一直沿用到明代灭亡。


清朝废除汉族衣冠,翟服也全部被废除!


发型:当时西周的男子无论各地大部分都已将辫盘到头顶,而无再有商时披头散发的习惯,当然一些偏国除外,不过束发已成为全国统一推行的标准,对于汉民族男子千百年来的发式,起到了奠定作用。


冠帽巾:那时的冠已发展齐全完善,基本后世的冠在当时都可以看到,有鹊尾冠,尚冠,长冠,筒冠,等。帽类在当时也有了雏形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,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。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,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客服电话 : 028-85239825(周一到周日09:00-21:00)

扫码下载App

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

来微博关注我@凸觅App

@2016~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-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
您好,欢迎来到凸觅!
获取验证码
登录
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