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网首页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

商家入驻

诗经中的那些西周服饰吟唱
大雁北归
2020-12-15 10:12
1324次浏览


诗经》共305篇,编成于春秋时期。从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,可以一睹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服饰文化风采。

 

西周时期的冕服礼制:冕,指古代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所戴的礼帽,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。在古代,戴帽及其款式,同衣服一样,有着严格的礼数限制。《诗经小雅·采芑》就有“服其命服”之咏,说的是贵族由天子下令,赐以爵位,才准予穿某种衣服,戴某种帽子。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”匪,通斐,有文彩。充耳,塞耳。琇莹,像玉一样的美石。

 

《诗经·齐风·著》“俟我於著乎而,充耳以素乎而,尚之以琼华乎而;俟我於庭乎而,充耳以青乎而,尚之以琼莹乎而;俟我於堂乎而,充耳以黄乎而,尚之以琼英乎而。”俟,等待。著,庭,堂,分别指宅院的不同部位,大厅内设屏风,屏风和大门之间叫做著;屏风与正房之间的平地叫做庭;正房宽大而明亮,叫做堂。乎而是语气词。充,塞;素,白。连在一起的意思是:有钱人家男帽,左右两边系着丝绳,绳的下端垂着穗子至胸际,丝绳用白、青、黄三色丝编成,至耳边打一个圆结,左右相对正好“塞”着两耳。并且在圆结上各穿上一块玉,叫做填。尚,加。琼华、琼莹、琼英,三次变一个字,意思又深一层,都是赞美玉圆润而光泽的意思。把它们合起来,可以这样唱:等我的那个人,在屏风间,在庭院里,在中堂上,他的帽子两边垂着三色丝绳,充耳的圆玉,加以长穗挂在胸前,是那样的流光焕彩。

 

西周时期,服装因材质而多样,已经出现了多种款式。《诗经·秦风·终南》:“君子至止,锦衣狐裘,颜如渥丹,其君也哉!”“君子至止,黻衣绣裳,佩玉将上,寿考不忘。”渥,湿润。丹,一种红色石,可以染红,湿润之后,颜色更艳。黻,当时称黑与青相间的花纹;绣,用彩色丝、绒、棉线在绸、布等上面做成花纹图案、文字。这两句是:秦君到达这里,身着花纹丝织和狐裘,红彤彤的颜色焕发润泽,鲜艳夺目。秦君到达这里,身着多色花纹的上衣和刺绣美观的裤子,玉佩锵锵作响,诚谦地祝老人健康长寿。

 

《诗经·小雅·采菽》在歌咏天子赏赐时唱道:“又何予之,玄衮及黼”玄,黑色。衮,周时贵族所穿的一种衣服,上面绣有盘曲的龙。黼,周时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的礼服。意思是,还有什么赏赐?绣龙的礼服和带斧形花纹的礼服。

 

此外,《诗经·大雅·丝衣》还有丝衣的记载:“丝衣其不,载弁俅俅。”不,鲜洁。载,即戴。弁,一种圆顶的草帽或布帽。俅俅,形容恭顺。丝衣,又说祭服;弁,又说祭帽。从上、下文看,这是写周王举行养老之礼,作一般礼服解似乎也可。

 

由此可见,西周时,材质丰富性,已经有裘、革、丝、绸、布为材料的各种服装了。

 

西周的服装不仅因多种材质而具有制式款式,而且还有多种颜色。《诗经·邶风·绿衣》中,写一位丈夫悼念亡妻,通过对亡妻所制衣服,寄托思念之情:“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”,“绿衣黄裳”,说明西周已有衣在上,裳在下和不同颜色搭配的不同服装。《诗经·郑风·缁衣》有“缁衣之宜兮”的诗句。缁,黑色;宜,合身。讲的是礼贤好礼的故事。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”子,你;衿,领。写一位女子思念恋人:你穿着交领和青色上衣,那学子风度,好不让我思念。《郑风·出其东门》有“缟衣綦巾”、“缟衣茹滤”之唱。缟,白色的绢;綦巾,浅绿色的裙。滤,麻类植物;茹,通染。滤经过茹可以变成红色。描写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:无论她穿着白绢上衣,浅绿色裙,还是简单地围着白布染色的佩巾,见到她我都觉得快乐、欢娱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,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。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,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客服电话 : 028-85239825(周一到周日09:00-21:00)

扫码下载App

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

来微博关注我@凸觅App

@2016~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-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
您好,欢迎来到凸觅!
获取验证码
登录
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