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网首页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

商家入驻

古琴曲《普庵咒》的由来
嗨~Bady
2020-11-20 10:09
2755次浏览
古琴曲《普庵咒》,又名《普安咒》或《释谈章》,最早见于明末的《三教同声》琴谱(公元1592)。
普庵禅师(1115~1169),为南宋偏安时期的杰出僧人,黄龙法忠禅师之法嗣,是禅宗临济法脉第十三代祖师。师二十七岁落发,禅定之余,阅读《华严经》论,一日大悟,亲契华严境界。
 

 
尔后慕名而求访者甚众,师随宜说法,普度有缘,或「书偈」,或「折草治病」,或「伐怪木」、「祈雨」、「毁淫祠」、「袪灾除病」之灵验甚多。普庵禅师精于梵文,曾以梵文拼音为咒,人称之为《普庵咒》。因其具有「普安十方,安定丛林」的神力,逢朔望必诵于寺院。
 
《普庵咒》之谱于琴上非常普遍,从明朝万历至民初共有四十多部古琴谱集刊载。由于有些琴谱或题为《释谈章》,或题为《普庵咒》,而谱式也各有差异。大部分琴谱集的《释谈章》或《普庵咒》皆源于普庵禅师咒语,是能伴配辞咒的琴歌。
 

 
在近四百年的传习过程中,由历代琴人或加工,或缩减,或变奏,因而演变成今日三种普庵咒琴曲:可配以辞咒诵唱的二十一段《释谈章》;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十三段《普庵咒》;以及纯器乐化的琴曲《普庵咒》。《普庵咒》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,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,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,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,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。
 

 
佛教音乐所特有的宗教气氛,古雅、清净、庄严、肃穆,曲调优美且深沉,能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、清净安宁、庄严肃穆的情感之中,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,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。诚如《醒心琴谱》所言:「其音节清静平和,自然安稳,为静虑涤心之妙曲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,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。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,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客服电话 : 028-85239825(周一到周日09:00-21:00)

扫码下载App

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

来微博关注我@凸觅App

@2016~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-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
您好,欢迎来到凸觅!
获取验证码
登录
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